【图说税事】2017年,湖北国税人最难忘的记忆(四) | |
|
|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有健康的家庭,才会有健康的社会。2017年,广大税务人在荆楚大地书写税收荣光,播撒事业希望,同时不忘在家里尽责、尽孝、尽爱,努力实现工作、生活“两不误”,事业、家庭“双丰收”。
父亲的“善变” 沙洋县国税局 周璐 经历最可怕论文盲审,最不舍毕业典礼,最紧张国考面试,2017年,最难忘的却是父亲的“善变”。 “过两天我就去智威汤逊(全球第一家广告公司,全球第一家国际化作的广告公司),还是做媒体。”今年年初,我对父亲说,他低着头沉默了会儿,盯着他半白的头顶有点难过。 父亲端起茶杯抿了口,像是做很大的决定:“行!你想去就去吧,我们没读那么多书,给不了你什么好建议。” 隔天我和母亲屋外晒太阳,母亲笑着说父亲老了还像个小孩子。原来父亲半夜醒来把母亲摇醒,唉声叹气“姑娘去那么远工作不好,不像读书呆两年就走了,我明天就让她别去了。” 春日的暖阳让人睡意沉沉,我抬头看了眼阳光,眼睛酸的很。这时父亲经过,冲我笑时嘴角都要咧到眼角的皱纹了:“我现在去银行给你打钱,在外用钱的地方多。” 父亲既希望我能做自己,又不舍得我离他太远。这个沉默而别扭的父亲,内心一定纠结了很久,最后还是把绝对的主动权给我,无条件地支持女儿。 国考公告出来,念着在家的父母,便选择回荆门做名国税人。 父亲常对身边人说:“我说随她去哪儿,姑娘非要回来陪我,想回来就回来吧。”他眯着眼呷了口茶,眉眼状似无奈,但挡不住要溢出的欢喜。
“威逼利诱”终将父母“哄”来看我 松滋市国税局 向清华 时间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过的要快,悄无声息间,我已在松滋度过了四年半。千呼万盼中,父母从遥远的恩施州巴东县茶店子镇下坪村山疙瘩里,一路翻山越岭,来到松滋市国税局看我,这是2017年最最难忘的事。 作为异乡人,我无处不感受着集体温暖、领导信任、同事关爱。可每到夜深人静独在房间,最想最念无疑是父母,不能时常待在父母身边尽孝,心里很是愧疚。 儿行千里母担忧,父母常常打电话中问我:松滋到底怎么样,工作是不是很顺心,生活得好不好?虽然我回答过一千一万个好,可他们问题仍是“老生常谈”。因此从上班时起,我就盘算着接父母来松滋看看,让他们“眼见为实”。 父母习惯了默默背后支持,对我的提议每次都是坚定的拒绝,说自己是农村人,怕来了给我额外添麻烦,让儿子没有面子,会影响我工作,但我始终记得“子不嫌母丑,狗不嫌家贫”古训。 5月,父亲从云南务工返程,我提前查知他坐的火车途径松滋,经一番“威逼利诱”,父亲答应临时停靠下来“签个到、点个卯”,一再要求只在周末停留。 父亲来了,单位同事分外热情,待父亲如家人,各种细节安排的比我想得还周到,父亲甚至有点“受宠若惊”,立马坐不住,怎么也不愿多待,周末停留两天便坚决要求回家去。 “你要把心安定下来,不讲要求地做好领导安排的每一项工作,与同事友善相处。”父亲回家后,他和母亲在电话中要求我。短暂的停留安了父亲的心,我同样倍感温暖。 7月,因为退耕还林、天气干旱,家中农事稍微清闲,加上姐姐有假期,经我费尽心思地“撺掇”,父亲留在家里“看门”,母亲,姐姐、外甥转了四趟车也第一次来到松滋。他们越岭翻山给我带来了4大袋家中自产吃食,叫我分给同事们品尝“绿色食品”。 母亲是个腼腆人,待在松滋一周时间哪儿都不愿去,天天在宿舍给我做好吃的,成功将我养肥了4斤。离开松滋时,母亲满脸笑容,我心底暗暗合计,要更加努力工作,争取早日将父母接过来住到一起,尽孝心、享天伦。 有人说父母是子女的软肋和盔甲,我深以为然。为子女,父母总是倾其所有,不求点滴回报。他们还能敏感察觉儿女情绪,在觉得自己可能成麻烦时自动躲得远远的。 可我要说,子女是父母一生的答案——肯定的答案,他们需要子女顺利长大成人,工作稳定,家庭美满。而我的一切才刚刚开始呢,2018年,我会继续努力,做好本职工作,报效单位、报答父母。
爸爸发来“心灵鸡汤” 荆门市国税局屈家岭税务分局 熊菲 “叮叮叮!”手里正忙着梳理绩效提醒指标,手机上熟悉的绿色标志亮起来,斜眼瞟了下微信新消息,都没有时间理会。 下班后打开手机,爸爸微信头像右上角的红色圈圈依然亮着。原来消息是他发来的,不用点开我都能猜到是什么。 自从考入国税局,平时不怎么玩微信的爸爸,隔三差五发来链接。或是人民日报评论《不畏苦寒 自得其芳》,或是央视《推进简政放权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》,或是是税务总局网站《王军寄语全国税务系统团员青年: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税务青年》……时间久了,我便有点不耐烦。 点开今天的微信,是今日头条推送的《你凭什么在单位立足》,无非是教导年轻人职场要有信仰有责任心有上进心之类的“鸡汤文”。快速浏览完文章,准备收起手机,爸爸又发来消息,不再链接而是他编辑的话: 爸爸知道这种方式可能让你厌烦,但每次看到这种文章,我考虑再三觉得应该转给你。爸爸妈妈面前,你永远是女儿,你可以任性,烦时可以跟我们对着干。但你不仅是爸爸妈妈的女儿,更是一名税务人,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,担负起责任,为群众办实事,让我和你妈妈骄傲! 思绪飘到几个月前,“考上了,考上了……”,妈妈接电话时高兴地说,我依然记得挂断电话前的那句话:“对啊,她是我们的骄傲。”爸爸则跟平时一样波澜不惊。但后来好几次,无意中听到他骄傲地向别人谈起我考上了国税局。 不得不承认,爸爸的话,在我心里埋下种子,每次发来的链接,如春雨浇灌着这颗种子,让它生根发芽开花,激励着我努力为纳税人服务! 虽然马上要回家了,我还是在聊天界面回复:爸爸,谢谢您!我一定努力学习,好好工作,成为令您骄傲的国税人!
儿女是父母放飞的风筝 随州市国税局监察室 范亚男 距国庆节还有二十多天,爱人就张罗回老家,每次把汽车后备箱赛塞得满满的,除了衣物行李,剩下的都是湖北土特产。 2013年,婆婆查出帕金森综合症,偶尔出现震颤、肌僵直、运动迟缓、抑郁症,我们每年回去三四次,尽管在家停留的时间不长,也没有做什么大事儿,可是公公婆婆看脸上总是挂满了幸福。 我特别愿意陪爱人回老家,因为能见到城市看不到的乡村风景:万亩盛开的梨花白如霜,风吹麦田像流动的黄沙……唯一不习惯的就是华北平原气候干燥尘土太多。 9月30日,晚上10点多出发,第二天下午4点到家,公公婆婆早在门口等候多时。刚下车,婆婆就从我手里接过她孙子,拉着我的手往屋里走,留下公公和爱人搬行李。 每年“十•一”正逢华北平原收获玉米的时候,到家第二天我和爱人就带着儿子去收玉米了,儿子在庄稼地里学着捡玉米,不时高兴地喊:“妈妈,看我,又给奶奶捡了个大玉米。” 中午回家,不知道婆婆从哪里弄来一大堆柿子,儿子边吃边说:“妈妈,可甜了,你吃一口吧,”说着就往我嘴里送。咬了口,真的很甜。婆婆说是前年在后院种的柿子树,去年果子就挂满了枝头,还说去年我们没赶上,这次走时要多带点儿。 老家的日子很舒服,过得也很快。7号早上准备返回湖北,婆婆早早就用纸箱子装满柿子,嘴里唠叨:“你们多带点,尝尝家里的味道,到时候想到吃,就能经常回来了。”本来随州到处都有柿子,还有很多野生的,更有营养和味道,可听了婆婆的话,看着爱人从婆婆手里接过沉重的箱子,我知道这不只是柿子,而是父母心、是对儿女常回家看看的企盼。 返程路上,爱人拿了两个柿子放在了挡风玻璃前,CD机里播放着《回家》。望着柿子,看了看身边的儿子,我突然意识到:儿女是父母放的风筝,无论飞得多高多远,都是父母的牵挂,他们会永远不会松开心中的线。
用第一个月工资给父母送“红包” 枣阳市国税局 蔡丽卡 9月初,我领到人生第一份工资,内心满是兴奋与欣喜——这是我长大就业、经济独立的标志。工资咋使用我早有打算,趁着中午休息时间,跑到附近银行,拜托柜员帮忙换成连号新钱,装进了早就准备好的红包里。如同二十多年父母为我准备红包。 周末回家,一家人正看着电视,已经忐忑很久的我,从口袋里拿出两个红包,递给父母。 “什么啊?”母亲问。“哦,发工资了”我故作平静,依旧羞于表达对亲人的爱。 母亲接过红包,眼中竟然隐约闪过一丝晶莹,遭遇下岗、车祸都无比坚强,白日加黑夜打三份工助我读书上学的母亲,在我眼中能扛起任何重担的母亲,没有想到此时显出脆弱。 “这多年,终于有‘分红’啦!”父亲打趣着打破沉静。我削了个苹果递给母亲,得意地说“以后会更多的!” 用人生的第一次“红包”回赠父母的爱,弥补在外地上班不能常陪伴亲人的愧疚,以后会年年送一直送。努力将工作成绩作为父母桌子放心的“红包”,给他们最贴心的安慰。 给父母送“红包”,是我2017年做过的最浪漫的事。
28岁生日,夫妻双双把稿写 黄石市黄石港区国税局 吴梦雪 结婚4年多,2017年2月23日,是第一个有你陪伴的生日。军地相隔千里,逢年过节难得一见,更不用说生日。 彼此筹划许久,想让这天过得难忘、精彩。还未下班,你提着蛋糕来单位等候。可单位紧急通知,第二天要上报一份重要汇报材料,我知道美梦又泡汤了。 回到家,简单解决晚餐,一人一台电脑,就材料结构激烈讨论。不断定题、推翻、重建。不知不觉已至深夜,文档压根没几行字,再看时间,竟然已到零时,相互否定中,度过了我28岁生日。 就着咖啡分享生日蛋糕,继续埋头苦干。凌晨两点,我实在熬不住了。你说“你先睡吧,明天还要上班,我先帮你弄,你觉得不行再改。” 我虽然忐忑,可抑制不住疲倦,在书房榻榻米上睡着了。材料未完成的压力,让我无法安心睡眠,不到五点自然转醒,看到你还在电脑前专心码字,专注的神情让我沉醉,既感动又惭愧,偷偷拍了张照片,你竟没发觉。 你常说,丈夫丈夫,一丈之内皆“夫”责。平时不能为我分担,在家就要集中表现。无论《湖北国税》爱妻赞歌,还是两千公里的意外惊喜,你总给我能力范围最高值的感动。 感谢人生际遇,感动爱人付出,感恩身边亲友,人生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,务必珍惜。
相识“金三”热恋“京山”缘满“今年” 仙桃市国税局 吴月 潜江市国税局 张鹏宇 2017年12月3日,我们结婚啦!彼此牵起对方的手,许下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”的承诺。 刚进国税时还畅想,终于找到工作,经济独立了,生活如此美好。同年好友却在朋友圈纷纷晒起了结婚证,而我们都还孤身一人。 一个又一个“红色炸弹”,让我们将找盆友“提上日程”。惊喜总在意料之外,2015年10月,湖北省国税局从各地挑选计算机专业年轻人集中办公,为即将上线的“金三”做准备。当时我们想,看来“谈盆友”还得晚10个月啦。 集中办公并不轻松,作为国税新人,大家都是边学边干,“白加黑”,“5+2”没有丝毫夸张。没想到在这样忙碌的情形下,恰巧在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中,幸运地遇上了彼此。 我俩被分在同一小组,白天两人埋头工作,偶尔抬头,视线交错,相视一笑。慢慢地在工作中增长默契,互生好感,两颗心也渐渐靠近,最终走到一起。 那段时间特别值得怀念,工作中互扶共进,下班后再晚两个人都要傻傻地牵着手,看着万家灯火,互诉衷肠,然后依依不舍的互道晚安。工作再累,都满心期待第二天的到来,期待睁眼和对方说声早安。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,“金三”顺利上线,一个回到仙桃市国税局,一个回到潜江市国税局。开始了异地恋情,距离虽然增添了几分不便,却让彼此愈发心系对方。 巧合的是,不久我俩再次共同到京山县,参加为期三个月初任公务员培训。后来因为同属信息中心,加上省国税局信息中心和单位领导成全,每次出差我俩几乎都能碰到,增添了几丝出差的浪漫。 2017年,我俩都异常忙碌。迎着春寒陡峭,为筑爱巢四处奔波;冒着炎炎夏日,汗流浃背装饰着小窝;秋高气爽的日子疯狂采买结婚物品。一起买房子,搞装修,准备婚礼,很苦很累的日子,因为一起努力变得精彩纷呈。 冬季天气有点寒凉,当我穿上每个女孩子都曾幻想过的婚纱,心却是火热的,当那个我认定终生的人撩起我的头纱,说出“我愿意”的那刻,心中满满的幸福止不住的溢出。 相识“金三”,热恋“京山”,浪漫的出差,忙碌的准备。我们修成正果,为恋爱画上圆满的句号,2018年,在税收现代化征程中,两位年轻的税务革命伴侣,将并肩携手共筑个人梦、家庭梦、税务梦、中国梦。
为了爱和责任奔跑 应城市国税局 余红军 曾几何时,脑海里时常涌现美好画面:蓝天,白云,海浪,沙滩……我牵着她的手,拉着孩子嬉戏着往前走,身后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。可是,2016年1月19日,经省人民医院检查,妻子得了尿毒症,12岁的小孩刚上初一,我只能把美好画面深埋心底。 二十天前妻子的逐渐恶化,肌酐从506狂升到756,按病友介绍前往河北,不是到梦想中的北戴河度假,而是想办法让她降肌酐排毒,提高肾脏的残存功能。 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,突如其来的变故,特别残酷的现实,欲笑无由欲哭无泪,作为顶天立地的男人,我不能倒下!有的人没有权力选择退缩甚至死亡,坚强与责任,是直面苦难的精神支柱,是希望与幸福的最后守护! 因为责任,往日的“宅男”选择了最经济的锻炼——跑步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妻子康复、孩子成长、家庭幸福,都寄托在我身上,拥有健康的身体,才能对社会、对家庭、对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负责,只有我身体强壮,才能为家庭摭风挡雨。 道路和心路始于艰苦,从最开始日行万步循序渐进到慢跑、长跑直至参加全程马拉松,俨然成了运动达人。一年下来,跑步让我更加健康,改变了体型,体验到运动的畅意。 周末晴好,带她到公园散步,累了寻椅端坐,我跑她看,微笑的脸庞上,那双明媚的眼睛随我而动,虽然没有海浪沙滩……蓦然发现,此时此刻,幸福恰在身边。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的奔跑,哪怕是狂风暴雨。无论输赢,必须不忘出发的初心,跑出爱的轨迹、跑出家的希望。
平安是福 健康是金 潜江市国税局 张小萍 2017年12月8日是周五 ,早上六点多,丈夫归家休整20天后,再次开启重新规划的人生征途。 送走丈夫,我端坐在书桌前,身体和心灵都放空了,脑海里犹如搜索引擎,不断回忆这一年发生过、令我记忆犹新的人和事。 这一年,丈夫在当地经历了两次手术,我俩达成默契没有告诉家人,以免家人担心,回想起来,我俩心态够超然的。 第二次是肺部手术,六月中旬,我向单位请假,陪伴丈夫完成手术。当天早上,丈夫换上手术服,护士和陪护人员连同病床将他送到手术室,我便退出门外,开始了漫长的等待。 过了很久,广播里突然传来丈夫的名字,通知家属到手术室旁谈话。飞奔过去,女医生递过拳头大小血肉模糊的肉团,说是手术中切除的,马上检查决定是否需后续手术,让我确认…… 心突然噔噔起来,眼泪终于没有止住,未知的等待、可能面对的危险,让我一下子变得脆弱不堪,站在拐角处再次等候。 半个多小时,医生专用电梯侧面有扇门打开,走出来的人身形有点像丈夫的主治医生,我不管不顾地迎上去,了解到我是家属,医生和蔼地说“恭喜恭喜,手术已经做完了,没问题,情况很好”。 短短的对话,连连的道谢,之前焦虑低落的心情吗,顿时异样轻松起来,只盼着快点见到丈夫…..心里黙念:丈夫,一切安好,我们一切安好。 2017年,只是人生中极其平常的一年,过好日子,认真工作,坚持锻炼,与父母多见面;又是极不寻常的一年,两次陪丈夫手术,支持丈夫重做人生规划;陪同丈夫去新疆行,寻找他念念不忘的记忆,完成多年心愿;支持女儿求学路上做决定…… 2017年,小家发生了比以往更多的故事,曾困惑、担忧、彼此不解,可贵的是勇于直面生活、直面困难,化繁为简,化茧成蝶,迎来新一轮希望与期盼。
遗失的记忆带不走外婆对儿孙的爱 仙桃市国税局 祖毓蔓 从机场走出来,已是深夜。皎洁的月光落向晶莹的雪地,照亮行人的脸,本已困倦的我瞬时清醒——到家了。 这次回家是看外婆,她3个月前做了三叉神经痛手术,这病多发于中老年人,发作毫无预兆,疼痛如针刺、撕裂甚至电击般剧烈。 “手术虽斩断了病根,但你外婆就像变了个人一样”。去外婆家的路上父亲告诉我,“开始还好,随着病情加重,人变得焦虑、暴躁。医生开的止痛药,她每天硬要吃二十几片,谁劝都不听。” 外婆出院后,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围着厨房转,好像迷信了,每天一到时间就要出门,晚饭时才回来。 我是外婆带大的。印象中外婆是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,个性单纯、直爽,日常做不完的家务。乐观的脸上总带着慈爱的笑。 唯有病痛,才会将她折磨成这般吧。我担心再见不到从前的外婆。 一进门,外婆正站在桌旁包着饺子,笑盈盈的对我说,“宝宝回来啦?”精神状态很好,只是脸上皱纹更深,背更驼了。过了会儿,桌上端来熟悉的饭菜:孜然实蛋、煎带鱼,是外婆认为我最爱吃,且每次要亲自下厨做的。这次,也不例外。 饭后,我带外公外婆玩自拍,见到新鲜玩意儿,他们笑得合不拢嘴。突然,外婆好像想起什么,她打开抽屉拿出两袋未开封的坚果。“你大舅买来的,我记得你爱吃”,接着开始削苹果。熟悉的场景,令我愕然。 临走前,瞥见几年前我买给外婆的羊毛手套,整整齐齐摆放在门口柜子上。外婆不舍地送我到门口,说“常回来看看啊!” 转过身,眼泪倏地滑落。纵使岁月和疾病沧桑了外婆的容颜,佝偻了她的身躯,却没有剥夺她对儿孙的爱。佝偻了她的身躯,却没有剥夺她对儿孙的爱。
外婆的教诲:“珍惜当下” 黄石市开发区国税局 汪天 2017年最难忘的时光,是在医院陪外婆度过的,2月23日,外婆还是走了。现在想来很庆幸,能陪着外婆度过她最后的日子,用“正在当下”的陪伴替代了“以后孝敬”的拖延,避免了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人欲孝而亲不在”的遗憾。 那段时间的节假日,我在病房守着84岁高龄的外婆,她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走向衰竭,每天清醒的时间很少。 清醒时,若发现我在陪床的时候,总是会催促我:“去上班吧,不能影响你上班,下次再来看我。”而我总是回答:“就是想现在多陪会儿外婆!” 到后来,外婆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,看着病床旁边的我,她会看看墙上的钟,再用手指门口,还是在赶我走。 但我知道,外婆“赶我走”是违心的“谎言”,她是在教育我“珍惜当下”。而那时我珍视的“当下”,除了工作,还有与外婆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。 记得读书时贪玩,暑假,我总把“以后再写作业”挂嘴上,外婆强调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”;刚上时,老是爱到处玩,总把看书用“以后再说”推脱过去,外婆跟我说要“珍惜时间”。2016年底外婆生病,情况越来越糟,我慢慢体会到什么是“珍惜当下”。 外婆离开我大半年了,再不能“赶我走”了,再也不会说下次再来看我了,但外婆给我的“教诲”依然在耳侧,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。 从事文字工作四个年头,外婆走后,我“以后再写”的拖延症少了,更多的是“马上就写”,甚至用手机备忘录记录瞬间“灵感”, get到更多新闻采编技能,写的稿件上了《中国税务报》;毕业于中文系,税收业务知识匮乏,“以后再学”的借口少了,空闲时间自觉拿起“税一”“税二”习题集,翻阅税收政策;父母生日、节假日和家庭聚会,无条件服从安排。因为我知道,珍惜当下,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。
初心不变,仍是少年 潜江市国税局 张艺龙 10月8号凌晨三点,闹钟响,爬起床,提起背包走出家门,去洛阳火车站赶车,“十一”假期结束,该回单位上班了。没有跟妈妈打招呼,尽管睡前她一再交代:走了一定招呼一声,要起来给我打荷包蛋,怕我火车上挨饿,但不愿妈妈折腾,回家一趟她最忙,走了希望妈妈能睡个好觉。 三天前,跟家人一起回了趟老家——伏牛山深处一个背山绕水的小村庄,吃心心念念的糊涂面,听熟悉的乡音,看熟悉的红砖白墙小平房和飘散的炊烟。 更爱看的,还有远处已经被我做了两年朋友圈封面的大青山。八个月前的春节,曾和人登上它的顶峰——记事起就一直矗立在面前却从未登过的大青山,远看平缓却近山路愈陡,抱着“无限风光在险峰”的念头登顶,终究没让人失望,独揽两县风光,村落成点河为带,心胸大开之下拍了一幅全景图发朋友圈纪念,配文:八百里伏牛茫苍苍,此心安处,是吾归乡。 火车开动了。一年前同一天,也是洛阳站,作为新人到潜江国税报到,不舍又踌躇满志,挥别家乡山水,深耕江汉平原,发朋友圈自励: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!恰巧一年,同样的时间、同样的地点、同样的目的地。于是截了去年的朋友圈为图,再配文发圈:倏忽一年,前路漫浩浩,初心不变,仍是少年! 从语言不通,到“潜江话六级”,变成半个潜江人;从吃不惯湖北菜、时常怀念红烧肉,到爱上浓油赤酱的味道,变成“湖北资深吃货”。仿佛一切都变了,可唯独不变的,是初心。
难忘家乡那碗香喷喷的米粉 潜江市国税局 叶奀虎 2017年国庆,我回了趟老家江西上饶,早8:00出发,晚8:00到家。夜里睡得很好,早上被小镇上熟悉的喧闹声吵醒,小贩叫声此起彼伏,大人呵斥小孩声,空气中传来油炸食品的气味。忍不住了,起来过早。 和湖北随处可见的面店一样,街上到处是吃米粉的地方,有汤粉有炒粉,我喜欢吃汤粉。新鲜米粉,浇上大骨熬汤,配上煮得入口即化的黄豆,撒点葱花,加点肉丝,只要五块钱。 端上桌子,香气足以让我忘却患了十多年的鼻炎,第一口入口,竟然有种终于得到梦寐以求的宝贝那种感觉。第一口就仿佛吃饱了,从内心接受的食材,能很快让你的胃接受,而没有经过内心接受的食物则很难填饱肚子。 再吃一口,想到小时候和小伙伴荒草地“打架”,再吃一口,想到初中时班主任因为我的化学无用论而和我辩论三小时。还吃一口,想起高中时逃课打乒乓球的损友们……这么长的经历,吃一碗米饭的时间是不够回忆的。 潜江有米粉,但做法不是这样,口感不够脆,偏向面食的嚼劲。离家时,带了满满一蛇皮袋的米粉干,那是家的味道。
(编辑:姜传武)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