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
 > 税收宣传 > 媒体报道
【中国税务报】武汉国税集成化管理房地产税收
发布日期:2018-01-01 作者: 朱彦 苏涛 叶翩 来源: 中国税务报1月1日A2版 浏览次数: 次

 

  预售收入不及时申报、成本核算不规范、财务资料审核难……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乱象,一度成为营改增之后国税机关的管理难点。武汉市国税局上线房地产建筑业税收集成化管理平台,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。
  据介绍,该平台在武汉国税局上线4个月来,由于管理到位和产生的连锁效应,房地产建筑企业入库和查补税收共计79.83亿元,同比增长24.82%,大大高于武汉国税总体税收增幅。
  据介绍,在大武汉发展“版图”中,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有一席之地,成为助推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的重要行业之一。2016年,该市国税机关征管的房地产建筑企业入库增值税、所得税分别为105亿元、51亿元。
  武汉市国税局局长孟军告诉记者,以往由于税企信息严重不对称,管理手段难以及时跟进,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很大。“营改增之后,我们有针对性地梳理出房地产开发中土地取得、规划设计、项目施工、预售收入、竣工备案和项目清算6个环节,从整合各部门信息入手,集成所有税种、所有项目和所有环节,打通税务系统内税种管理、稽查评估和日常管理渠道,形成‘全环节+链条式’管理模式。”他说。
  2017年8月,由该局设计的房地产建筑业税收集成化管理平台上线。平台设有四大子模块,主要是日常管理、风险预警、统计分析和应用指南。其中,核心模块是日常管理和风险预警。该局与地税、国土、规划、建委和房管等房地产相关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渠道,所有信息自动导入平台数据库中,平台根据事先设定的风险指标进行比对,在不同环节提示风险,让管理不再有盲区。
  武汉某置业有限公司在东西湖区开发某房地产项目,2015年、2016年所得税申报收入持续为零。“由于房地产企业开发周期较长,从申报数据中,我们过去很难看到什么疑点。”武汉东西湖区国税局税政科副科长王力峰说。
  “但是,从管理平台中,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外部门传递来的企业预售时间、预售套数等信息。比对后,明显看出企业未按规定结转收入。”经过后续的实地检查、约谈,该企业补缴企业所得税1301万元。
  不管是预售收入未申报,还是成本虚列未配比,类似的情况,都逃不脱管理平台的“火眼金睛”。同时,该平台还通过风险提示提醒,帮助企业规避潜在风险。截至2017年12月20日,该局运用平台筛选出有风险疑点的房地产、建筑企业118户,涉及各类疑点315个,拟补征税款合计1.52亿元。

 

 


备案号:鄂ICP备05010861